【资料图】
南特师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
让听障人员也能“讲好”普通话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开展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与实践;创建国内第一个地方手语词汇语料库及网站;研制与推广国内第一套《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5月15日,记者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获悉,该校中国盲文手语研究与应用中心被表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22年来,国家首次进行表彰。
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隔成了19个隔间,每一个隔间配备了一台电脑和一部耳机,视障人员可以在此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离这间教室不远还有一间听障人员普通话测试室,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听障、残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点。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盲文手语研究与应用中心用近10年时间,研制完成了“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体系”。目前该站点已经在全国26个省(区、市)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1222人次,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984人次。
视障、听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有何特别之处?“因为盲人摸读和低视力看读没有普通人流畅,所以考试时间相应延长。我们在测试工具上也做了相应调整,由原来的纸质版试卷变成了盲人版试卷,低视力孩子的试卷放大了一些。”南特师科研处处长、语委办主任、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蓓琴介绍,随着普通话测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变成机测以后,全盲的孩子是通过摸读盲文进行人机交互测试,低视力的孩子通过识读电脑屏幕上的大字进行测试。
视障人员可以摸读、看读,听障人员不能读说,他们怎么“讲好”普通话呢?面对这一严峻课题,经过10年的研究,中国盲文手语研究与应用中心形成了一个替代性的测试方法。“他们不能读说,但是可以写可以打手语,我们测的依然是普通话的测试内容,但呈现方式进行了替代。”陈蓓琴举例说明,比如测试第一项单音节字词,普通人要求读准声韵调,听障人员可以选择写,将声母、韵母、声调都写对,或者用手指语的方式打出来,就算通过。
其实手语里也有“方言”和“普通话”!普通人有时听不懂其他地区的方言,听障人员也存在看不懂其他地区“手语”的问题。陈蓓琴告诉记者,就光是“北京”一词,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手语表达方式都不相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后采集了北京、上海等9个地区的手语词视频大约6万个,手语语篇视频40个,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手语语料库网站,为手语语言学研究创建了基础平台。”
除了手语研究,该中心在盲文研究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他们在2021年研制并出版了国内第一套集国家通用盲文翻译和明盲文左右对照排版为一体的文学欣赏读本——《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目前全国已经有40余所盲校使用该读本。